婚姻關係的本質是什麼
婚姻怎麼相處,需要看婚姻到底是什麼?
婚姻關係是人與人關係的一種,從生物學角度來看,男女在一起的目的,是繁衍,保證物種不滅絕。
而到了部落時期,母系氏族時期,人類太少,在自然界沒有競爭力,只能不斷生養小孩,才能保證族群的存在。那時候,衣食住都是部落統一安排統一修建,個體不存在需要為此單獨負擔什麼。因此,這個時期男女關係的本質,是族群為了抱團抵禦大自然的威脅,為了繁衍。
到了一夫多妻制時期,自然界的威脅不是第一位的,人類已經有足夠的能力在自然中生存,出現了貧富,出現了階級,男人因體力的差距,能夠掌握更多社會自然資源,後期逐漸掌握了更多的社會財富,於是就有了更多權利,於是女人成了他們的附屬品,這個時期的男女關係,是繁衍和生理需要,家族的興衰成敗超越了部落族群的存亡,婚姻是,以男性為主導的,一種各取所需的個人利益關係,不管是愛,還是生存,還是繁衍的需要,男女關係逐漸從部落剝離出來,出現了家。
到了國內的近現代社會,一夫一妻的關係,更以家為主,不同於部落時期,這個時期需要兩人合力解決生存層面的物質問題,比如衣食住行;也不同於一夫多妻制時期,男主外女主內,男女需要共同面對來自社會和自然的各種困境和考驗,共渡難關,還需要互相消化來自各方面的精神壓力,更需要共同扶養後代,雖然繁衍生息不再是人類目前迫在眉睫的問題,但是物種存在離不開繁衍後代,沒有任何時期的婚姻,如當代這般深度捆綁。所以,在這種需求下,夫妻雙方除了發揮所長,共同賺錢滿足物質需求,還需要互相關心,緩解精神層面的的壓力,更需要攜手並肩,解決生存和養育小孩層面的各種突發問題。
客觀來說,當代社會,如果一個人物質和精神層面自給自足,也就是衣食住行都可以自己滿足,精神和能力層面足夠強大,完全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大多數問題,ta是不需要婚姻的,婚姻對於他來講是輸出是損失。
最好的婚姻,可能是我們肩並肩,攜手向前,互相勉勵,一起面對人生悽風苦雨,共同享受雨後彩虹。但事與願違的時候也比較多,愛的表達,做事的風格,互相理解和支持程度,交流方式等等,會造成需求和得到的差距,如果一段關係裡面,一方總是覺得被冷落被忽略,可能需要思考,我們是不是對對方需求太多,不夠獨立,或者是我們沒有表達清楚需求,因為愛不愛,沒辦法衡量,但是共同生存下去的需求,能不能被滿足,是很容易看得清的。一定不能把自己幸福和快樂的期望放在對方身上,這是註定要失望的東西,因為這個不是婚姻的必需品,而是個體的感受個人必需品,所以,我們需要自己對自己的幸福快樂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