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葚酒
每年的四五月,沒有什麼應季的水果可以吃的時候,桑葚就來了。說是水果,其實感覺更像是野味。因為桑葚的果實實在是不夠大,小小的一顆拿在手裡就像是一截斷了的江米條,就算是整個吃下去分量也是有限的。
熟透了的桑葚會隨著風掉落在樹下的泥土裡,時間一久就是一片黑紅色的漿液。人們很難在非常恰當的時間裡採到桑葚,遲了會爆果,早了顏色還是紅色,果肉還是硬的,一顆一顆的小粒裡也沒有紫紅的漿液。
做桑葚的酒是一個很好的可以大口品嚐桑葚味道的方法。去掉果蒂,放入清水泡上幾個小時,去除雜質。放在陰涼的地方控水、瀝乾,讓其表面變得乾燥。尋一個乾淨的玻璃廣口瓶,放一把桑葚進去,用擀麵杖的一頭搗碎;再放進去一部分,繼續搗碎。當所有的桑葚都處理完畢後,你得到的是一瓶果醬。保鮮膜封口,擰好瓶蓋,剩下的事情交給時間就好。
整個夏季,甚至到秋季,都可以任由桑葚在瓶中發酵。從外面來看,你會發現汁液變得越來越多,一點一點上升,佔滿瓶子空白的地方。像桑葚這樣的果酒,其實任何時候喝都是適宜的。如果非要選擇一個日子,最近的就是中秋節了。
打開蓋子,揭去保鮮膜,一股酒精的味道率先衝進你的鼻子,似乎還帶著點水果的甜膩。用一把長柄的小勺取一些出來,盛在一個直接可以食用的小碗裡,或者可以用篩子過濾掉渣子,只留下紫紅色的液體。這些液體已經有明顯的酒的特性,抿一口,就是酒,完全沒了水果的屬性。只有那些深沉的顏色,提醒我們它曾經是水果。
這種自制的果酒不能貪杯,淺嘗輒止就好。因為沒有摻水的緣故,濃度還是比較高的。度數雖然低,喝多了也是會醉人的,喝酒的人一定要明白這一點。
疫情之前,小區門口有一家河北一家人開的小超市。店老闆介紹說,葡萄豐收的季節,他們會用巨峰一類的品種自制葡萄酒。方法和做桑葚酒的思路大致相同,唯一不同的是他們要加入大量的白砂糖。
除了水果酒之外,還有一類是糧食酒。家鄉縣城的酒廠製作的應該就是這一類,都是四五十度的高度白酒。是北方人喜歡的度數。
最初的制酒或許是一個偶然的結果。時至今日,人們繼續沿用著各種方法,提取著植物中的精華,用這些不同的味道點綴生活。
梅言梅語
有些水果在成熟之後可以做酒,有些水果卻是在青澀的時候就適合入酒的。用青果做酒要用高度白酒析出其中的味道,然後再是融合和發酵,可以加一些冰糖調味。梅子和杏子應該比較合適。
用天然的新鮮材料做東西,工藝不會太複雜,都是一些非常簡單的動作。重要的是要有耐心等待它們在時間加持下的變化。
推薦:讓孩子愛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