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紀傳體”?
“紀傳體”是一種文章著作的書寫形式,是以人物傳記的形式來記載歷史情況的一種史書體裁。
“紀傳體”最早出現在西漢,司馬遷寫的《史記》就是“紀傳體”。司馬遷研究並且綜合了先秦時期的各種史書,創作的《史記》分為“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大部分。構成這部書的主體是“本紀”、“世家”和“列傳”,“本紀”寫的是歷朝歷代的君主,而《史記》的寫作也是以他們為核心寫的;“世家”記錄的是諸侯以及一些雖然沒有爵位和封邑,但是影響力很大的人物,比如孔子;“列傳”寫的是歷朝歷代的名人和事蹟,甚至還有關於各個民族之間的故事,還寫到了我國與外國的交往方面的事。
後來到了東漢,班固在寫《漢書》時,也用了司馬遷《史記》的體裁,以紀傳體的方式創作了《漢書》。但不同的是,班固在原有的基礎上又進行了創新,他把“本紀”改成了“紀”;將“列傳”改成了“傳”;不再用“世家”;把“書”改成了“志”。這樣,就把《史記》原有的體裁格式改成了“紀”、“傳”、“表”、“志”四種,後代的作家在寫正史的時候也基本上是沿用了這幾種體裁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