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拔尖人才周愛英:用心鑽研冬棗產業發展 帶領棗農走向致富路
提起大荔冬棗,那就不得不說一個人,她就是縣紅棗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高級工程師周愛英。她參加工作20餘年,長期紮根棗林一線,潛心鑽研冬棗栽植管理技術,不斷摸索適合大荔冬棗產業發展的新模式,用科技帶動棗農增收。
眼前這位正在向棗農講解冬棗管理知識的人,就是大荔縣紅棗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高級工程師周愛英。周愛英畢業於西北林學院經濟林專業,1999年參加工作,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的時間裡,她經常深入一線,從冬棗的種植到豐產管理做了大量的技術指導工作,帶領群眾發展冬棗,走向致富路。
家住朝邑鎮六合村三組的王偉種了兩棚冬棗,受2021年10月洪水侵襲,有一棚大約1.5畝的棗樹受損嚴重,緊要關頭周愛英和技術員們及時為他提供了技術幫助,今年他家的冬棗喜獲豐收。
朝邑鎮六合村三組 王偉
朝邑鎮六合村三組王偉說:“去年我這棚不是遭水災淹了,漫過樹頂了,我心裡沒有一點信心,然後周老師災後重建的時候到我地裡來看了一下給我說不要放棄,然後給我提供的肥、提供的藥,把我的樹勢恢復過來了,再給我講解了一下災後怎麼管理,從鬆土到施肥講的非常細,你看今年這個棗,果子還大甜度了啥的都好。”
在周愛英看來,技術人員與棗農之間是相互信任的關係。棗農找她諮詢技術,是懷著絕對真誠、絕對信任的心情來的。作為技術人員,就不能辜負群眾信賴,要用精湛的技術來為他們服務。為此,周愛英和棗農們還專門建立了冬棗技術交流群,通過線上技術交流和視頻問診的方式幫助棗農做好遠程冬棗生產管理。
大荔縣紅棗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 高級工程師周愛英
大荔縣紅棗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高級工程師周愛英說:“咱與農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其實也對冬棗產生了一種情懷,所以說在這個工作中,說白了農民叫我‘冬棗媽媽’,其實就是這原因,這20年來就是從事冬棗,也等於整天在冬棗地裡跑,給大家送去這個技術幫助大家致富,目前咱大荔冬棗這個產業也確實成了全縣首位產業,我也為之感到自豪。”
2020年,大荔縣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通過校地合作,新引進培育了幾類鮮食棗品種,周愛英正是這項合作的技術帶頭人,經過兩年的試驗種植,鮮食棗新品種301和302長勢良好。
懷揣著對林業工作的一份情懷,20多年來,周愛英一直堅守在各個棗園,在冬棗管理技術上取得很多成果,總結出了一套適合於大荔縣冬棗栽培的標準化技術,使大荔棗農掌握了冬棗管理的關鍵技術使冬棗真正成為了大荔農民發家致富的“金蛋蛋”。
大荔縣紅棗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 高級工程師周愛英
大荔縣紅棗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高級工程師周愛英說:“作為一名科技人員,在今後的工作中,主要圍繞這三方面:一是依託校地合作在鮮食棗品種這一方面要有所突破,改變咱大荔冬棗這單一品種這個現狀;第二方面就是在咱這先進的技術上,以後要從宜機化,簡約化方面栽培為大家做好試驗示範做好推廣;第三方面在這個棚體的升級改造中應用這個數字化、智慧化,把智慧化農業應用到咱這個冬棗產業,那我們就是在做好自己本分工作助力咱這個鄉村振興,為咱大美大荔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記者:王雯 宸瑋
編輯:金曉芳
審核:崇陽
監製:郭強